從湄洲島碼頭下船,游客們驚喜地發(fā)現,碼頭風雨廊被色彩鮮艷的“彩虹”光伏板裝扮。這是剛剛建成投用的風雨廊光伏建筑一體化(BIPV)項目,實現了光伏發(fā)電玻璃與碼頭標志性建筑風雨廊有機融合,與媽祖彩虹路遙相呼應,是建筑、技術和美學的完美融合。
湄洲島風、光、海洋能等可再生資源豐富,年平均風速高、日照時間長。白色風機、多彩光伏板正成為島上的別致風景線。
新能源具有間接性、波動性等特征,“隨風而舞、隨光而動”是新能源靠天吃飯的典型特征。2014年7月,湄洲島儲能電站建成投運。該電站占地400多平方米,主要由1000千瓦/2000千瓦時的磷酸鐵鋰電池儲能系統、兩臺500千伏安雙向變流器、系統監(jiān)控及一次接入設備組成。當單回海纜發(fā)生故障時,可通過儲能電站的功率補償,滿足全島的用電需求,并將另外一回海纜輸送功率控制在安全范圍內,進而提高10千伏海島配電網的應急供電能力。當全島失去雙回海纜電源時,儲能電站可獨立承擔起島上部分區(qū)域的供電任務。此外,該電站還可以與島上的光伏、風電組成多能互補系統,提高配電網末端對風電、光伏發(fā)電的消納能力。
近年來,莆田供電公司建立了“源荷互動”的風光儲充一體化清潔能源供給系統,統籌協調政府、風電廠家在湄洲島臨近海域建設海上風電,結合鄉(xiāng)村振興及綜合能源樓宇改造等建設光伏發(fā)電,推進海島能源清潔化。
6月8日,在媽祖祖廟附近,莆田供電公司數名施工人員正在進行第5臺柔性互聯裝置安裝工作,為湄洲島建成全國首個“多端互聯低壓柔性微電網”打下基礎,建成后將對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供示范意義。
“通常情況下,光伏板發(fā)出的直流電需要轉換為交流電才能接入電網,然后直流負荷再把電網的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。比如,我們常見的電動汽車、電瓶車用的電都是直流電,這個過程大約會有20%的能量損耗。”多端互聯低壓柔性微電網項目負責人蔡哲介紹,該項目在多個臺區(qū)建立了直流環(huán)網,把光伏、儲能和直流負荷在直流側連接,有效解決電能損耗的問題。
今年以來,莆田供電公司加快推進從湄洲島輪渡碼頭到宮周片區(qū)的5個臺區(qū)的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,并將5個臺區(qū)在直流側互聯形成環(huán)網,利用柔性互聯裝置多個端口功率均可控制的特性,把分布式光伏發(fā)出的直流電就近提供給周邊的居民,并且優(yōu)先保障直流充電樁用電。
多端互聯低壓柔性微電網項目建成后,將有效提高清潔能源利用率,減碳意義十分重大。據專業(yè)人士測算,假設媽祖祖廟景區(qū)停車場的充電站每月使用2.1萬千瓦時清潔電,可比原先額外節(jié)能減碳0.82噸。全島7個充電站,每月可額外節(jié)能減碳5.85噸。
同時,多端互聯低壓柔性微電網項目還在電力調度系統基礎上,建立“網—車”互聯系統,通過系統合理調度,使移動儲能車、具備與電網互動功能的電動汽車共同參與到電網的功率調節(jié)中,實現多能互補、時空互濟、能量均衡等效果。
湄洲島是福建省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縣級示范區(qū)之一。莆田供電公司從規(guī)劃側入手,聯合湄洲島管委會、國網(北京)綜合能源規(guī)劃設計研究院,制訂《湄洲島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規(guī)劃》。2021年7月,該規(guī)劃在京通過專家評審,成為全國首個通過評審的5A級旅游景區(qū)雙碳規(guī)劃。
新型電力系統打破時空對光、電的束縛,為海島注入澎湃的清新血脈。截至目前,全島共建成21個光伏發(fā)電項目,合計容量1300千瓦,島上每2千瓦時電就有1千瓦時電來自清潔能源。